一、精神疾病的分類

(一)「器質性」精神疾病:可以在大腦精神系統或者是其他身體方面找到病因的,例如腦瘤、腦血管病變、中毒、新陳代謝異常等病因。癲癇症亦在此類。

(二)「功能性」精神疾病:找不到器官變化的精神病。但可分為重型和輕型的精神疾病。所謂重型的精神疾病(MAJORMENTAL  DISORDERS),就是指嚴重的影響一個人內在的心理功能,影響人際之間的社交功能,同時有明顯的適應能力減低等現象者,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精神病(PSYCHOSES)。

 

二、重型精神疾病

(一)精神分裂病:主要表現出怪異的思考、知覺、情感和行為的變化。

(二)情感性精神疾病:主要是指以情感的變化為主,並可能呈現思考知覺上的變化。最有名的就是所謂「躁」和「鬱」及「躁鬱」等症狀。

(三)妄想性精神病:指病人產生有系統的妄想內容。其與精神分裂病的分別是,它的妄想系統是比較完整,而精神分裂病的妄想系統常常是雜亂無章,無邏輯可尋。

 

三、輕型精神疾病

指精神障礙還沒有嚴重到出現妄想、幻覺,而日常的生活也沒有明顯的脫節,仍保留相當不錯的獨立判斷能力。以前常被稱作心理症,或者是精神官能症及情緒障礙等。如:焦慮症、畏懼症、強迫症、體化症、解離症、慮病症等,除了上述這些以外,有隨社會文化背景而有差異的,如「人格違常」、「反社會性人格」「性心理異常」等。

 

四、當你遇到這類學生時,你該怎麼辦?

通常這類學生發病時,都是已經潛藏了一段長時間的病情,所以第一要務即是轉介,可通過輔導室的管道,找到合格的精神科醫生。再者,通知學生的家長,共同陪伴學生渡過難關。

  除了必須照顧到當事人以外,班上其他學生的觀感及情緒,亦是你關心的焦點,往往人會對不知的事情,給予很大的誤解和誇大不實的想像,所以老師們,必須針對此機會教育,讓學生了解病情和事實,並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,大家共同討論,如此,一個健康的學校環境才能產生,才能用最包容的心,來迎接康復的當事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tung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